百龄干细胞

免费在线咨询

检查心脏病都做什么检查

(一)病史询问

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相关病史,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、性质、频率等。例如,是否有胸痛的情况,是闷痛还是刺痛,持续多久,是否与活动有关;有无心悸的感觉,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作;是否存在呼吸困难,是在运动后还是休息时也会发生等。同时还会了解家族中是否有心脏病史,因为一些心脏病具有遗传倾向。

(二)体格检查

1. 触诊

医生会触摸患者的颈部血管,感受颈动脉的搏动情况,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波动。在胸部触诊时,感知心脏的震颤,这可能是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或瓣膜疾病的体征。

2. 叩诊

通过叩诊确定心脏的大小和形状。如果心脏扩大,叩诊的心界可能会增大。

3. 听诊

听诊是非常重要的环节。可以听到心脏的正常心音是否改变,如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强度、性质变化。还能发现是否有额外心音,像奔马律可能提示心脏功能不全;杂音更是心脏病变的重要线索,不同部位、时期出现的杂音往往对应着不同的疾病,例如二尖瓣狭窄可听到舒张期隆隆样杂音。

二、(一)血液检查

1. 心肌酶谱

心肌细胞受损时,心肌酶会释放入血。如肌酸激酶(CK)、肌酸激酶同工酶(CK - MB)、乳酸脱氢酶(LDH)等指标升高,可能提示心肌梗死等心肌损伤性疾病。

2. 心脏标志物

近年来,高敏感肌钙蛋白成为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键指标。它能更早、更准确地反映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。另外,B型利钠肽(BNP)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(NT - proBNP)水平升高与心力衰竭密切相关,可用于心衰的诊断、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。

(二)血脂检查

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。检测总胆固醇(TC)、甘油三酯(TG)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 - C)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HDL - C)等指标。其中,LDL - C升高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。

影像学检查

(一)胸部X线检查

1. 心脏形态

观察心脏的大小、外形轮廓。扩大的心脏在X线片上表现为心影增大,心胸比例增加。例如左心室肥厚时,心脏向左下扩大;右心室肥厚则向右侧扩大。

2. 肺部血管

了解肺部血管的情况,如果有肺淤血的表现,如肺门血管影增粗、上肺静脉扩张等,可能是心脏功能不全引起的肺循环淤血。

(二)超声心动图

这是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非常直观的方法。

1. 结构方面

能够清晰显示心脏各腔室的大小、室壁厚度、瓣膜结构等。对于先天性心脏病,如房间隔缺损、室间隔缺损等可以明确缺损的位置和大小;对于瓣膜疾病,如二尖瓣关闭不全,可以看到瓣叶的反流程度、瓣口面积等。

2. 功能方面

测量射血分数(EF值),评估心脏的泵血功能。还可以观察心脏的舒张功能,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分型有重要意义。

(三)冠状动脉造影

1. 适应证

当怀疑冠心病且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进行。它是诊断冠心病的“金标准”。

2. 检查过程

将导管经周围动脉送入冠状动脉开口,注入造影剂,在X线下显示冠状动脉的走行、狭窄部位、狭窄程度等情况。根据造影结果,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,如选择药物治疗、介入治疗(支架植入术)或搭桥手术等。

(四)核素心肌显像

1. 血流灌注显像

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示踪剂,观察心肌的血流分布情况。在静息状态下和负荷状态下分别显像,可以发现心肌缺血的区域。如果某个区域心肌血流灌注减少,提示可能存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。

2. 心功能测定

利用核素技术还可以准确测量心脏的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。

(五)心脏磁共振成像(MRI)

1. 心肌组织特性

对于心肌病的诊断具有独特优势,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病变心肌,如心肌纤维化、脂肪浸润等。

2. 心脏结构和功能

提供高分辨率的心脏图像,精确测量心脏各腔室容积、室壁厚度以及心功能参数。

以上就是检查心脏病常见的项目,这些检查各有侧重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,以准确诊断心脏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。

相关阅读
友情链接